投稿指南
来稿应自觉遵守国家有关著作权法律法规,不得侵犯他人版权或其他权利,如果出现问题作者文责自负,而且本刊将依法追究侵权行为给本刊造成的损失责任。本刊对录用稿有修改、删节权。经本刊通知进行修改的稿件或被采用的稿件,作者必须保证本刊的独立发表权。 一、投稿方式: 1、 请从 我刊官网 直接投稿 。 2、 请 从我编辑部编辑的推广链接进入我刊投审稿系统进行投稿。 二、稿件著作权: 1、 投稿人保证其向我刊所投之作品是其本人或与他人合作创作之成果,或对所投作品拥有合法的著作权,无第三人对其作品提出可成立之权利主张。 2、 投稿人保证向我刊所投之稿件,尚未在任何媒体上发表。 3、 投稿人保证其作品不含有违反宪法、法律及损害社会公共利益之内容。 4、 投稿人向我刊所投之作品不得同时向第三方投送,即不允许一稿多投。 5、 投稿人授予我刊享有作品专有使用权的方式包括但不限于:通过网络向公众传播、复制、摘编、表演、播放、展览、发行、摄制电影、电视、录像制品、录制录音制品、制作数字化制品、改编、翻译、注释、编辑,以及出版、许可其他媒体、网站及单位转载、摘编、播放、录制、翻译、注释、编辑、改编、摄制。 6、 第5条所述之网络是指通过我刊官网。 7、 投稿人委托我刊声明,未经我方许可,任何网站、媒体、组织不得转载、摘编其作品。

体育产业产融结合:生成逻辑、模式抉择与对策(12)

来源:科技与金融 【在线投稿】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0-12-24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3.3 产融良性发展策略 3.3.1 政企双驱:强化产融结合发展意识 产融结合意识的强化是实现产融结合有效发展的前提。政府管理部门应以“顺应市场,积极引

3.3 产融良性发展策略

3.3.1 政企双驱:强化产融结合发展意识

产融结合意识的强化是实现产融结合有效发展的前提。政府管理部门应以“顺应市场,积极引导”为原则,建立产融协同配套机制,出台专项财税优惠、金融支持政策;主动设立体育、金融行政部门联席制度,督促跨行业信息互通,提升政策联动效应;积极引导国有体育资本进入产融市场,搭建体育产业投融资平台,疏通金融资本与产业资本接洽的渠道。企业方面,产融组织的结构复杂性和知识多元性要求企业立足细分产业环境,明确自身资源与能力特征,制定与客观现实和自我诉求相匹配的战略目标与实施路径,选择适宜的产融结合实施模式;建立企业社会网络观,充分利用金融机构发达的社会网络,整合技术、信息和人才等网络资源,提高企业网络嵌入性;树立企业持续学习观,建立学习型组织,促进体育、金融专业知识交流,优化企业知识结构,摆脱产业路径依赖,进一步提升决策质量与动态能力。

3.3.2 聚焦主业:夯实体育产业核心基础

坚持“产为主,融为用”的基本原则,立足于体育市场的蓬勃发展,实现体育产业作为“绿色”、“朝阳”和“幸福”等新兴产业优势的金融延伸。厘清“金融服务于体育”的逻辑关系,建立联合督导机制,引导体育企业理性应对短期金融收益诱惑,防止金融资本背离体育实体走向,规避盲目性与投机性投资,杜绝追逐虚拟利润的“圈钱”行为,建构以体育产业为核心,以金融为助力的产融型组织。要求各体育产业参与主体明确认识产融结合的动因和条件,以提升体育产业发展质量为核心要务,优化体育产业结构,扩大体育产业市场,改善体育产业环境,保障体育产业利润创造力,切实提升体育产业资本收益率,强化体育产业吸纳金融资本的能力。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围绕核心企业、核心业态,以供应链为工具,引导产融结合向体育产业链上下游扩散,实现业态领域间的金融支持互通以及供应商、经销商、消费者的金融服务共享。

3.4 产融优化提升策略

3.4.1 与“融”俱进:推动体育产融创新试点

体育产融结合应该随着市场变化、技术迭代和金融体系的演化不断探寻持续创新路径。首先,应加速体育多层次资本市场建设,持续创新产融结合交易场所,除已有市场外,鼓励体育企业在科创板、区域股权市场等新兴资本市场上市。其次,紧跟产融结合发展潮流,开拓体育产融结合新兴组织形式。在股权型融合的基础上,开发信用型、咨询型组合形式,如“投贷联动”方式等。再者,拓宽金融机构合作范畴,创新产融组织参与成员。进一步将政策性、开发性金融机构引入产融组织,寻求坚实的国家信用支持,并尝试将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小额贷机构、增信担保机构、融资租赁、商业保理等适宜支持中小型体育企业发展的金融机构纳入产融组织范围内。此外,还应积极创新产融结合的技术要素,将现代通信网络技术、人工智能技术和物流技术引入产融应用,开发串联产业上下游的供应链金融技术,并利用产融结合的充裕资金环境,积极孵化体育新兴业务,推动传统体育产业向新型体育产业的创新迭代。

3.4.2 校企联动:促进产融人力资本优化

体育产融结合需要深刻理解体育产业特征与市场规律,又具备相关金融知识与资本运作技术的双栖人才。企业产融人才培养应以外部招聘和内部培训为切入点:一方面,制定体现体育产业特色的市场化金融人才吸纳策略,赋予金融人才充分职权,助力组织发展策略规划;另一方面,搭建企业内部人力资源共享平台,加速体育产业部门与金融部门的人才交流,加大培训力度,强化自身人才“造血”机制。同时应注意,产融双栖人才的判定不应局限于知识技能,还应重视人力社会网络资源存量与开发能力。高校人才培养的核心是在教学结构上实现体育与金融的有机结合。当前体育产业学科建设中,体育产业经营管理、体育经济学和体育管理学作为交叉型新兴学科,承担着体育产业发展的教育任务,具有很强的实用价值,与金融相关度较高。应着重在该类专业下增设金融学相关课程,加速体育产业与金融教学一体化进程,培养产融结合型思维,优化校园产融人力资本。

4 结语

在体育产业面临资本供需矛盾的背景下,产融结合作为市场自发性的金融组织创新,具备缓解融资约束、优化资源配置和增进产业协同的功能,促进了体育产业与金融的深度融合,成为应对体育金融不发达困境的新进路。在产业发展向好、政府政策激励和体育金融市场逐步发育的现实基础上,受资本逐利、融资诉求、金融阻碍和政策调控的共同推动,体育产融结合已进入萌芽、扩散的初级发展阶段。在实践中,应充分利用后发优势,借鉴先发产融市场运作经验,针对体育产业政府干预与自由市场并存、行业多元化、企业发展不均衡和融资需求多样化的特征,在控制、组织、结构和技术四个产融模式维度下,秉持综合性、可行性、适用性和多样性的基本原则,采取恰当的权力分配、组织形态、基础构建和交易对手选择模式。随着体育产业“黄金时代”的到来,良性的产融结合将成为产业资本扩张的重要支撑,应以金融风险应对为基础,组织协同治理为保障,产融良性发展为原则,产融优化提升为目标,层层递进,以推动体育产融结合的健康发展。产融结合是体育产业发展的新兴现象,本文通过探索性研究方式,旨在勾勒出现象的初始命题,有关体育产融结合运行机制、影响机理等的解释性研究,将是后续努力的方向。

文章来源:《科技与金融》 网址: http://www.kjyjr.cn/qikandaodu/2020/1224/1450.html



上一篇:互联网时代下应用金融会计人才培养研究①
下一篇:浅谈绿色发展理念下用科技助推沈阳汽车后市场

科技与金融投稿 | 科技与金融编辑部| 科技与金融版面费 | 科技与金融论文发表 | 科技与金融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科技与金融》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