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指南
来稿应自觉遵守国家有关著作权法律法规,不得侵犯他人版权或其他权利,如果出现问题作者文责自负,而且本刊将依法追究侵权行为给本刊造成的损失责任。本刊对录用稿有修改、删节权。经本刊通知进行修改的稿件或被采用的稿件,作者必须保证本刊的独立发表权。 一、投稿方式: 1、 请从 我刊官网 直接投稿 。 2、 请 从我编辑部编辑的推广链接进入我刊投审稿系统进行投稿。 二、稿件著作权: 1、 投稿人保证其向我刊所投之作品是其本人或与他人合作创作之成果,或对所投作品拥有合法的著作权,无第三人对其作品提出可成立之权利主张。 2、 投稿人保证向我刊所投之稿件,尚未在任何媒体上发表。 3、 投稿人保证其作品不含有违反宪法、法律及损害社会公共利益之内容。 4、 投稿人向我刊所投之作品不得同时向第三方投送,即不允许一稿多投。 5、 投稿人授予我刊享有作品专有使用权的方式包括但不限于:通过网络向公众传播、复制、摘编、表演、播放、展览、发行、摄制电影、电视、录像制品、录制录音制品、制作数字化制品、改编、翻译、注释、编辑,以及出版、许可其他媒体、网站及单位转载、摘编、播放、录制、翻译、注释、编辑、改编、摄制。 6、 第5条所述之网络是指通过我刊官网。 7、 投稿人委托我刊声明,未经我方许可,任何网站、媒体、组织不得转载、摘编其作品。

科技向善一念天堂

来源:科技与金融 【在线投稿】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1-03-03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最近张小龙的演讲刷爆了朋友圈,龙哥讲的东西,那么多大V都评价过了,我就不点评了。今天讲个稍微冷门点的,1月11日,也是腾讯公司,腾讯研究院搞了一个科技向善年度论坛,我觉

最近张小龙的演讲刷爆了朋友圈,龙哥讲的东西,那么多大V都评价过了,我就不点评了。今天讲个稍微冷门点的,1月11日,也是腾讯公司,腾讯研究院搞了一个科技向善年度论坛,我觉得,还是蛮值得关注的。

为什么要提科技向善?

由张志东领导的腾讯研究院前年提出了这个话题,其实并不是说,科技公司要做慈善,要大爱无疆。而是我们应该注意到,一个企业不仅应该关注短期的财务收益,更应关注长期的可持续发展,所谓向善,不仅仅说是企业家的社会责任,也更是企业能够长期持续前进的保障。如果我们科技不能给用户带来真正的价值,不能提升社会的效率,降低社会的运营成本,不能带来人类的进步,我们的科技企业自身也很难维持长久的生存。

突然发现,这个话题又落在了我的旧文里。

我们为什么担心人工智能?其实人工智能本无好坏一说,我们可以教育出好的,也可以教育出坏的,然而,可怕的是,教育出好的人工智能,你需要极度认真,逻辑严谨,持续不断的给予正向的信息反馈,并对可能的风险和误区给予严密的防护策略;而教育出坏的人工智能,可能一个负反馈,一个系统bug,或者一个逻辑上的不严谨,就出事了,而且一旦人工智能掌握了远超过人类的能力的时候,这个事情真就可能没法收场了。所以,我们担心的,其实是我们自己,是不是真的已经准备好,迎接这样的人工智能。

然而,问题出现了。

很多人诟病一个问题,为什么百度很多正常词汇的搜索结果会出现色情链接?嗯,色情链接在什么词上的点击率都高好不好,这就是点击提权的结果。

为什么各种所谓数据驱动的媒体平台,全都流行标题党,流行各种震惊,各种深度,各种惊悚的大标题,这可以看出来几乎所有推荐算法,都采用了类似点击率提权的结果。

程序员很无辜,这都是算法带来的,是用户选择的,不是我们要这样的。

问题是 ,算法的制定者,策略的设计者,难道不是人么?

今年美国大选后,美国硅谷也在反思,Facebook上也充斥着各种谣言,各种假新闻的传播,互联网助长了这种极端主义和低成本谣言的传播,这事对不对,要不要治理,是不是一句技术无罪,数据驱动,就可以掩盖这一切。

今天的腾讯科技向善年度论坛上,做出这样一个总结,说刚刚过去的2018年是至暗时刻,滴滴的安全问题,特斯拉的安全问题,Facebook也是焦头烂额,各种隐私问题,谣言问题,伪科学的泛滥。

我们在享受科技便利的同时,也在承担科技失控的风险,特别是,当科技为商业利益所左右的时候,这种风险就被更加放大了。

巨头一定要有这个意识,当带头大哥,就要有责任维护市场的和谐稳定发展,这绝对和自身利益是密切相关的,绝不是喊一个大爱无疆的口号。

所以腾讯来挑这个头,倒也是理所当然。

那么,在商业社会里,其实我们可以看到,决策者一念地狱,一念天堂。在很多关键决策中,那些科技巨擎们,会做出怎样的判断和选择。

尊重隐私 VS 贩卖隐私

我的知识星球里也经常有人跑来问,我有多少多少什么样的用户资料,如何快速有效变现。

有一点资源就想着变现,有一点用户资料就想着变现,但怎么说呢,你要是拿着资料不去变现,就会被各种业内人士嘲笑,没本事,不懂数据。

实话说,我以前做数据分析,怎么做数据分析,用户的浏览日志,用户的搜索日志,用户的点击记录,确实,可以看到任何一个用户的行为轨迹,并揣度其产品使用时的心理特征,包括游戏调优,搜索调优,电商转化率调优,其实很多领域都需要这样的日志追踪和行为分析,那么,你说不碰隐私数据,可能数据分析这碗饭就没了,怎么碰?数据脱敏,我只知道这是个典型用户,他是谁,我不知道,也不关心,更不应该拿到联系方式,用户个人资料,或其他敏感信息。

而数据分析的成果,应该被用于产品的整体优化,或者一个适用于全平台的推荐策略,而不是因为知道这个用户是谁,就采取价格歧视,或者出售用户隐私,或者其他伤害用户权益的所谓个性服务,比如强制捆绑等等。

迎合人性 VS 克制

我们都知道,一个孩子,如果完全放任,各种投其所好,长大会变成怎样。做个思想实验,各种投其所好的AI推荐算法,在各种资讯平台,以点击率为王道的目标推动下,迎合人性投喂下的新一代,其价值观和世界观会是怎样的,其实这个事情其实已经发生了。

文章来源:《科技与金融》 网址: http://www.kjyjr.cn/qikandaodu/2021/0303/1627.html



上一篇:现代科技与传统伦理的当代冲突
下一篇:大数据技术的伦理问题探究

科技与金融投稿 | 科技与金融编辑部| 科技与金融版面费 | 科技与金融论文发表 | 科技与金融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科技与金融》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