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指南
来稿应自觉遵守国家有关著作权法律法规,不得侵犯他人版权或其他权利,如果出现问题作者文责自负,而且本刊将依法追究侵权行为给本刊造成的损失责任。本刊对录用稿有修改、删节权。经本刊通知进行修改的稿件或被采用的稿件,作者必须保证本刊的独立发表权。 一、投稿方式: 1、 请从 我刊官网 直接投稿 。 2、 请 从我编辑部编辑的推广链接进入我刊投审稿系统进行投稿。 二、稿件著作权: 1、 投稿人保证其向我刊所投之作品是其本人或与他人合作创作之成果,或对所投作品拥有合法的著作权,无第三人对其作品提出可成立之权利主张。 2、 投稿人保证向我刊所投之稿件,尚未在任何媒体上发表。 3、 投稿人保证其作品不含有违反宪法、法律及损害社会公共利益之内容。 4、 投稿人向我刊所投之作品不得同时向第三方投送,即不允许一稿多投。 5、 投稿人授予我刊享有作品专有使用权的方式包括但不限于:通过网络向公众传播、复制、摘编、表演、播放、展览、发行、摄制电影、电视、录像制品、录制录音制品、制作数字化制品、改编、翻译、注释、编辑,以及出版、许可其他媒体、网站及单位转载、摘编、播放、录制、翻译、注释、编辑、改编、摄制。 6、 第5条所述之网络是指通过我刊官网。 7、 投稿人委托我刊声明,未经我方许可,任何网站、媒体、组织不得转载、摘编其作品。

要素集聚对科技与金融耦合系统脆弱性影响研究

来源:科技与金融 【在线投稿】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1-07-12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金融和生产力的适配程度决定着一个地区的可持续发展水平。如何实现科技与金融的有效匹配和深度耦合,推动经济持续增长,是我国需要面对的现实问题。随着我国经济发展步入新常

金融和生产力的适配程度决定着一个地区的可持续发展水平。如何实现科技与金融的有效匹配和深度耦合,推动经济持续增长,是我国需要面对的现实问题。随着我国经济发展步入新常态,推动科技金融发展以实现产业结构升级转型和形成经济发展新动力成为了学术界和政府部门关注的重点。2016 年国务院印发的《“十三五”国家科技创新规划》强调要发挥金融创新对科技创新创业的重要助推作用,完善科技与金融结合机制。党的十九大报告也指出,要着力加快建设实体经济、科技创新、现代金融、人力资源协同发展的产业体系。随着金融与科技系统耦合不断取得进步,其除了促进经济增长,也表现出一定的负面作用。Beck[1]研究表明金融创新会对金融稳定带来冲击,科技与金融耦合脆弱性突显;王仁祥等[2]指出科技金融耦合脆弱性产生的根源在于条件约束下资本、技术、信息等资源无法实现完美匹配。另一方面,我国各地区加大对企业技术创新的支持力度,加快引导人才、技术等要素向企业集聚,以推进科技与金融的深度耦合。那么,人才、金融资本、技术等要素集聚对科技与金融耦合系统脆弱性有什么样的影响,发挥着何种作用,各区域要素集聚的作用效果如何?本文针对这些问题,从区域要素禀赋异质性视角切入,分析其对区域科技与金融耦合系统脆弱性的影响机制,力图控制和降低我国区域科技与金融耦合系统脆弱性,推动经济可持续性发展。

1 相关研究述评

国外学术界对脆弱性的研究起步较早,最初源于流行病学理论,指的是某一区域爆发流行病的可能性,后逐渐被用到自然灾害、生态等领域[3],如Uitto[4]首先从地理学角度探讨脆弱性的社会层面,以发展概念和预测方法为目的建立社会脆弱性模型,并提出了重要的城市脆弱性不均衡的地理问题;Seidl 等[5]采用“社会-生态系统”的概念,通过运用生态系统建模和多准则决策分析的方法,建立了全面的脆弱性分析结构框架,提出适应性和多物种种植管理模式,大大降低了森林生态的脆弱性。后期脆弱性逐步应用在金融领域,但相关研究依旧较少,如Dell'Ariccia 等[6-7]通过建立信贷市场模型考察银行与借款人之间的不对称问题,认为确定银行的贷款标准有利于确定提供信贷的数量和经济系统稳定,信贷强劲扩张会导致金融脆弱性;Beck 等[8]根据1996—2010 年32 个国家的数据发现,不同的金融创新措施会影响银行脆弱性和银行经营绩效,这些影响在证券市场规模更大、监管框架更为严格的国家更为明显。

对于科技与金融耦合系统脆弱性的研究大多集中于国内。早期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子系统脆弱性方面,特别是金融系统脆弱性,如鲁莹[9]认为是货币资金独特的运动规律和金融业自身运作机制的缺陷诱发了金融脆弱性,我国金融脆弱性的表现形式是信用脆弱、流动性脆弱和道德脆弱;张元[10]基于金融机构流动性错配的视角,从金融机构吸入、配置、放大流动性3 个方面解释金融脆弱性的形成机理。后期的研究逐步转向科技与金融耦合系统的脆弱性,主要从指标体系构建和影响因素两个方面出发。指标体系构建方面,王仁祥等[2]从广义虚拟经济视角出发,基于耦合系统内部结构为表征的实体子系统脆弱性和广义虚拟环境基础、耦合系统功能效率为测评工具的虚像子系统脆弱性3 个维度,构建科技创新与金融创新耦合系统脆弱性指数;王仁祥等[11]从敏感性和恢复力两个特征出发构建耦合系统脆弱性评价函数,这些指标体系从各自不同的侧重点出发对脆弱性进行了深入细致的研究。影响因素方面,已有文献多从创新能力和创新效率层面考虑要素集聚对科技与金融系统的影响,如齐亚伟等[12]分析环境约束下要素集聚对区域创新能力的影响,实证表明人力资本集聚通过溢出效应增强了知识创造和知识获取能力,对区域创新能力表现出明显的促进作用;周杰文等[13]分析创新要素集聚对绿色经济效率的影响,发现R&D 经费对绿色经济效率具有抑制作用,R&D 人员促进了绿色经济效率的提高,且控制变量对不同区域的绿色经济效率影响各异;吴光俊[14]认为要素扭曲抑制了市场资源流动与配置效率,一旦出现扭曲现象,会降低科技与金融融合效率,突显脆弱性。

通过对国内外研究进行梳理,可以看出关于科技与金融耦合系统脆弱性的研究还处于初步阶段,理论体系与经验研究有待进一步改进和完善,且鲜少有文献从区域要素异质性的角度研究科技与金融耦合系统脆弱性。基于此,本文从要素集聚角度出发,对人才、金融资本、技术等要素集聚进行度量,并构建计量经济模型,分析要素集聚对我国区域科技与金融耦合系统脆弱性的作用机制与影响效果。

文章来源:《科技与金融》 网址: http://www.kjyjr.cn/qikandaodu/2021/0712/2667.html



上一篇:价值链重构视角下科技与金融结合模式机制创新
下一篇:回顾展望

科技与金融投稿 | 科技与金融编辑部| 科技与金融版面费 | 科技与金融论文发表 | 科技与金融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科技与金融》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