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指南
来稿应自觉遵守国家有关著作权法律法规,不得侵犯他人版权或其他权利,如果出现问题作者文责自负,而且本刊将依法追究侵权行为给本刊造成的损失责任。本刊对录用稿有修改、删节权。经本刊通知进行修改的稿件或被采用的稿件,作者必须保证本刊的独立发表权。 一、投稿方式: 1、 请从 我刊官网 直接投稿 。 2、 请 从我编辑部编辑的推广链接进入我刊投审稿系统进行投稿。 二、稿件著作权: 1、 投稿人保证其向我刊所投之作品是其本人或与他人合作创作之成果,或对所投作品拥有合法的著作权,无第三人对其作品提出可成立之权利主张。 2、 投稿人保证向我刊所投之稿件,尚未在任何媒体上发表。 3、 投稿人保证其作品不含有违反宪法、法律及损害社会公共利益之内容。 4、 投稿人向我刊所投之作品不得同时向第三方投送,即不允许一稿多投。 5、 投稿人授予我刊享有作品专有使用权的方式包括但不限于:通过网络向公众传播、复制、摘编、表演、播放、展览、发行、摄制电影、电视、录像制品、录制录音制品、制作数字化制品、改编、翻译、注释、编辑,以及出版、许可其他媒体、网站及单位转载、摘编、播放、录制、翻译、注释、编辑、改编、摄制。 6、 第5条所述之网络是指通过我刊官网。 7、 投稿人委托我刊声明,未经我方许可,任何网站、媒体、组织不得转载、摘编其作品。

经济法论文_互联网金融系统性风险治理的法治化

来源:科技与金融 【在线投稿】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2-01-13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文章目录 一、互联网金融系统性风险的形成 (一)萌芽阶段 (二)引爆阶段 1. 业务风险 2. 技术风险 (三)扩张阶段 二、互联网金融系统性风险的识别 (一)系统重要性机构识别标
文章目录

一、互联网金融系统性风险的形成

(一)萌芽阶段

(二)引爆阶段

    1. 业务风险

    2. 技术风险

(三)扩张阶段

二、互联网金融系统性风险的识别

(一)系统重要性机构识别标准

    1. 规模

    2. 关联性

    3. 可替代性

(二)微观风险捕捉

三、互联网金融系统性风险治理进路

(一)互联网时代的系统重要性机构治理

    1. 前提:准确评估系统重要性机构

    2. 规模:控制系统重要性机构体量

    3. 关联性:防火墙设置和监管协调

    4. 可替代性:政府主导建设金融基础设施

    5. 额外要求

(二)互联网金融微观风险治理

    1. 算法和模型的风险控制:算法解释

    2. 金融基础设施风险控制:自愈系统

四、余论

文章摘要:作为依托互联网技术提供资金融通、支付、投资和信息中介服务的新型金融业务模式,我国互联网金融平台近年来飞速发展,已成为横跨多个金融领域、连结海量金融主体的"巨无霸",但我们目前对其存在的风险认知不足,并且在治理方法上缺乏有效性。我们应聚焦当前互联网金融模式可能导致的系统性风险,阐明互联网时代由微观的业务风险和技术风险发酵扩张为系统性风险的形成机制,建构系统重要性机构和同质化微观风险捕捉这两种互联网金融系统性风险识别方法,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分层治理方案:系统重要性机构的治理需要通过准确评估、规模控制、防火墙设置、监管协调、金融基础设施建设和其他额外方法,微观风险的治理需从算法解释和自愈系统构建两个方面着手。

文章关键词:

论文分类号:F724.6;F832;D922.28

文章来源:《科技与金融》 网址: http://www.kjyjr.cn/qikandaodu/2022/0113/3353.html



上一篇:海洋学论文_沿海地区金融发展、科技创新和海洋
下一篇:金融论文_为科技创新搭建资本“桥梁”

科技与金融投稿 | 科技与金融编辑部| 科技与金融版面费 | 科技与金融论文发表 | 科技与金融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科技与金融》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