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指南
来稿应自觉遵守国家有关著作权法律法规,不得侵犯他人版权或其他权利,如果出现问题作者文责自负,而且本刊将依法追究侵权行为给本刊造成的损失责任。本刊对录用稿有修改、删节权。经本刊通知进行修改的稿件或被采用的稿件,作者必须保证本刊的独立发表权。 一、投稿方式: 1、 请从 我刊官网 直接投稿 。 2、 请 从我编辑部编辑的推广链接进入我刊投审稿系统进行投稿。 二、稿件著作权: 1、 投稿人保证其向我刊所投之作品是其本人或与他人合作创作之成果,或对所投作品拥有合法的著作权,无第三人对其作品提出可成立之权利主张。 2、 投稿人保证向我刊所投之稿件,尚未在任何媒体上发表。 3、 投稿人保证其作品不含有违反宪法、法律及损害社会公共利益之内容。 4、 投稿人向我刊所投之作品不得同时向第三方投送,即不允许一稿多投。 5、 投稿人授予我刊享有作品专有使用权的方式包括但不限于:通过网络向公众传播、复制、摘编、表演、播放、展览、发行、摄制电影、电视、录像制品、录制录音制品、制作数字化制品、改编、翻译、注释、编辑,以及出版、许可其他媒体、网站及单位转载、摘编、播放、录制、翻译、注释、编辑、改编、摄制。 6、 第5条所述之网络是指通过我刊官网。 7、 投稿人委托我刊声明,未经我方许可,任何网站、媒体、组织不得转载、摘编其作品。

交行行长刘珺:未来科技之于金融 将不仅是赋能

来源:科技与金融 【在线投稿】 栏目:综合新闻 时间:2020-09-23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9月23日消息,由新浪财经主办的“2020中国银行业发展论坛”今日开幕。交通银行行长刘珺在论坛上作了题为《科技之于金融,不仅是赋能,更是重塑》的演讲。 刘珺表示,基于超大的

9月23日消息,由新浪财经主办的“2020中国银行业发展论坛”今日开幕。交通银行行长刘珺在论坛上作了题为《科技之于金融,不仅是赋能,更是重塑》的演讲。

刘珺表示,基于超大的市场规模和用户基数,中国已然成为世界第一大金融科技市场,但是中国的金融科技应用端远强于技术端仍然是显著特征。在不久的将来,科技之于金融,将不仅是赋能,更是重塑。

\r\t\t\t\t\t\t\t\t\t
\r\t\t\t\t\t\t\t\t\t\t\"\"\r\t\t\t\t\t\t\t\t\t\"\"\r\t\t\t\t\t\t\t\t\t\t

\r\t\t\t\t\t\t\t\t\t
\r\t\t\t\t\t\t\t\t

以下为嘉宾发言实录:

大家上午好!我是交通银行行长刘珺。很高兴参加新浪网2020中国银行业发展论坛云端峰会。今天,我想就金融科技这个“老话题”,谈谈我个人的一些新思考。之所以这么说,因为金融科技并不是近几年来诞生的新事物。在过去20多年的时间里,金融和科技互相赋能、共生发展,不断重塑着现代银行的面貌,既有累进,也有颠覆。在展望未来之前,我想先与大家简单分享一下我对金融科技的理解。

一、什么是“金融科技”?

金融科技(fintech)从概念到产品、从理论到实践的速度之快令人瞠目,即便不是光速,也远超摩尔定律预测的衍进时长。2016年3月金融稳定委员会对金融科技加以定义,指技术所带来的金融创新,所创造的新的业务模式、应用、流程或产品,对金融市场、金融机构或金融服务的提供方式产生重大影响。1609年的荷兰是现代金融萌芽地,银行、股票和证券交易所自诞生之日就富含科技元素和技术思维;19世纪中叶至19世纪末,电报电话等新科技广泛运用于金融并与全球化相辅相成,金融的技术基因得以确定;之后到2008年,电子技术与互联网更是极大地提升了金融的效率,互联网金融的概念逐步形成,而现在信息技术与金融更是高度融合,科技金融和金融科技互为表里,并辔而行。或许,论及金融科技,常规思路是科技嫁接于金融之上,金融为主,科技为辅,但是这次真的不一样。金融与科技的关系不一样,不仅是范式变化(paradigm shift)和结构变化、不仅是划时代变化(epoch-making),而且是一种新范式(a new paradigm)、一个新时代(a new era)。第四次工业革命的内核是智慧生产,是一切皆互联,而与之对应的金融更是网络化、数据化、移动化、智能化的科技先行者。金融与科技已无分野,二者“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且行且一体化”,共同应对时代变化并给出一致的答案:那就是金融科技。

相信大家基本都认同,在人类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中,唯一不变的是变化,并且变化的频度和复杂性一再超越历史经验和一般判断,金融科技更是如此。那么,如何定义金融科技的变与不变呢?科技作为第一生产力的作用是加速度的,对金融的作用尤其明显。至少两条脉络能够观察到金融科技的渐进质变过程,第一是科技与金融的融合使得金融产品和服务的生产方式和交付方式发生根本性变化,并且效率和功能的提升是革命性的,互联网货币市场基金几年跻身世界前列即是一例;第二是互联网科技的去中心化和去中介化不断冲击并重塑金融的中介职能与定位,甚至重构金融体系的基础设施,如数字货币、ICO(initial coin offering,首次代币募集)、区块链(blockchain)等。以此观之,金融科技的本质是否改变抑或科技是否改变金融的本质尚难定论,但“本质”自身在发生变化,今时之金融已非往昔之金融,无论内因还是外因,无论质还是量。

另外,论及金融科技,我们也常常能听到将科技的作用置于无上的论断。这种论断似乎有一定道理。在金融科技领域,智能投顾、量化投资、大数据和云储存、云计算等科技创新日新月异,金融的科技含量非线性增长,已然模糊了金融与科技的分界线。作为金融特别是现代金融代表的国际领先银行,相当比例甚至多到三分之一的人员与数据和科技有关,甚至改称自己是科技公司,新的金融合同分析软件,能够把律师和贷款人员36万个小时完成的工作,缩短到以秒计算。金融科技一定意义上应该是科技金融了,科技似乎包办一切了。但其实,科技的瑕疵和技术的缺陷始终存在,不仅很多,而且多为新问题,如网络安全、信息泄露、网络病毒、数据质量、信息降噪等,还不包括未知的不可预见的风险。科技至上主义不可取。科技取金融而代之并非符合逻辑的选项,二者的有机融合才是大方向。

文章来源:《科技与金融》 网址: http://www.kjyjr.cn/zonghexinwen/2020/0923/990.html



上一篇:金融科技人才紧缺:“研究生基本研一就被订购
下一篇:刘珺:科技对金融的作用尤其明显 今时之金融已

科技与金融投稿 | 科技与金融编辑部| 科技与金融版面费 | 科技与金融论文发表 | 科技与金融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科技与金融》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