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指南
来稿应自觉遵守国家有关著作权法律法规,不得侵犯他人版权或其他权利,如果出现问题作者文责自负,而且本刊将依法追究侵权行为给本刊造成的损失责任。本刊对录用稿有修改、删节权。经本刊通知进行修改的稿件或被采用的稿件,作者必须保证本刊的独立发表权。 一、投稿方式: 1、 请从 我刊官网 直接投稿 。 2、 请 从我编辑部编辑的推广链接进入我刊投审稿系统进行投稿。 二、稿件著作权: 1、 投稿人保证其向我刊所投之作品是其本人或与他人合作创作之成果,或对所投作品拥有合法的著作权,无第三人对其作品提出可成立之权利主张。 2、 投稿人保证向我刊所投之稿件,尚未在任何媒体上发表。 3、 投稿人保证其作品不含有违反宪法、法律及损害社会公共利益之内容。 4、 投稿人向我刊所投之作品不得同时向第三方投送,即不允许一稿多投。 5、 投稿人授予我刊享有作品专有使用权的方式包括但不限于:通过网络向公众传播、复制、摘编、表演、播放、展览、发行、摄制电影、电视、录像制品、录制录音制品、制作数字化制品、改编、翻译、注释、编辑,以及出版、许可其他媒体、网站及单位转载、摘编、播放、录制、翻译、注释、编辑、改编、摄制。 6、 第5条所述之网络是指通过我刊官网。 7、 投稿人委托我刊声明,未经我方许可,任何网站、媒体、组织不得转载、摘编其作品。

终于到了金融科技退场的时候

来源:科技与金融 【在线投稿】 栏目:综合新闻 时间:2021-09-27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编辑导语:互联网金融走向死胡同,越来越多的玩家开始打金融科技的招牌。但事实证明,互联网金融走向金融科技的过程中,仅仅只是概念的转变,并没有改变其内在的思维。本文对

编辑导语:互联网金融走向死胡同,越来越多的玩家开始打金融科技的招牌。但事实证明,互联网金融走向金融科技的过程中,仅仅只是概念的转变,并没有改变其内在的思维。本文对金融科技的退场进行了分析,取而代之的将是新的一场全面进化,在这场新进化里,金融将会成为核心,科技将会成为工具。

如果一定要深挖金融科技这个概念的来由,或许,它与互联网金融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因为正是因为互联网金融走入到死胡同,所以,才会有那么多的玩家会开始主打金融科技的招牌。

事实证明,仅仅只是概念的转变,却没有改变内在的思维,纵然是再高大上的概念都是无济于事的。

于是,金融科技终于走到了退场的时候。

无论是开始布局数字科技,抑或是开始将自身定义成为科技的一种,玩家们对于金融科技的大逃离似乎已经不能幸免。

说到底,金融科技的退场,更像是一场将科技与金融彻底分离的游戏,它最终所要达成的一个终极目的,就是实现金融与科技的分野,让金融的归金融,让科技的归科技。

如果再说得直白一些,其实就是要让金融真正回归金融本身,而不再是一个似是而非的存在。

在产业互联网的风潮涌动的大背景下,这种以回归产业为追求的发展模式是非常恰当的。

于是,我们看到的是一场有关金融科技的退场。

我认为,金融科技的退场,更像是一种互联网退场的延续。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目的,即告别以流量为主打的发展模式,转而开始投身到以产业为主导的发展模式当中去。

可能有人会说,金融科技并不是流量思维,但是,如果我们深入分析金融科技的商业模式就会发现,它依然是以流量为终极追求的,只不过是它将流量的重点从C端转移到了B端而已。

无论是头部的蚂蚁金服、京东数科,哪一个不是以传统金融机构为改造对象的呢?

如果依然延续流量的思维,如果依然以平台的逻辑,金融科技本身都是难以为继的。

这不仅取决于B端流量的有限性,更加取决于金融科技本身内在的商业逻辑。

按照金融科技本身的内在商业逻辑,玩家们是通过给金融机构提供解决方案来运行的。但是,对于大的金融机构来讲,他们是不需要这样的解决方案的。

相对于依靠外界的赋能平台,他们更加愿意选择自己研发解决方案。

于是,我们看到的是,金融科技玩家的目标用户基本上都是以中小型的金融机构为主。

虽然中小型的金融机构在数量上有一定的优势,但是,对于金融业务来讲,他们是与大型的金融机构无法比拟的。

于是,我们看到的是金融科技玩家研发出来的解决方案仅仅只能在中小型的金融机构应用,但是,中小型的金融机构却无法将这些解决方案落地到更多场景当中的情况。

这从商业上是讲不通的。

因为金融科技的玩家研发出来的产品和服务是需要在不同的场景当中应用,通过这些应用,才能让金融机构有所收益,从而将这些收益与金融科技玩家进行分成的。

而当这些解决方案无法落地到足够多的场景当中的时候,金融科技玩家是无论如何都无法获得可观的营收的。

说到底,金融科技的商业模式是走不通的。

既然这是一种并不完备的商业模式,那么,为什么还有如此多的玩家会投身其中呢?并且这些玩家当中,还有那么多的头部科技企业呢?

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在于,玩家们之所以会不断加持金融科技的概念,并不是认为他们找到了金融科技的商业模式,而是更多地将金融科技看成是一个避风港,以金融科技来逃避金融监管。

等到金融监管的风口已过,特别等到金融监管的达摩克利斯之剑悬挂到金融科技头上的时候,选择逃离,同样成为一种政治正确。

这才是我们现在看到那么多的玩家之所以会逃离金融科技,真正蜕变成为一家真正意义上的科技公司的根本原因。

可以预见的是,随着这种趋势的发展变得越来越明显,我们将会看到一场有关科技与金融关系的重塑。

在这样一场重塑的过程当中,像在互联网金融时代和金融科技时代里那样的“金融”与“科技”两种元素模糊的状态将会被彻底改变,取而代之的是一场以金融为落脚点的全新发展历程。

同互联网金融时代和金融科技时代,仅仅只是以流量的获取和收割为终极追求不同,在新的发展阶段,主要是以金融的落地和应用为终极追求的。

文章来源:《科技与金融》 网址: http://www.kjyjr.cn/zonghexinwen/2021/0927/2900.html



上一篇:建行太原南城支行召开夏季工作座谈会暨金融科
下一篇:合规科技席卷,明略科技如何以科技助力金融行

科技与金融投稿 | 科技与金融编辑部| 科技与金融版面费 | 科技与金融论文发表 | 科技与金融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科技与金融》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