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指南
来稿应自觉遵守国家有关著作权法律法规,不得侵犯他人版权或其他权利,如果出现问题作者文责自负,而且本刊将依法追究侵权行为给本刊造成的损失责任。本刊对录用稿有修改、删节权。经本刊通知进行修改的稿件或被采用的稿件,作者必须保证本刊的独立发表权。 一、投稿方式: 1、 请从 我刊官网 直接投稿 。 2、 请 从我编辑部编辑的推广链接进入我刊投审稿系统进行投稿。 二、稿件著作权: 1、 投稿人保证其向我刊所投之作品是其本人或与他人合作创作之成果,或对所投作品拥有合法的著作权,无第三人对其作品提出可成立之权利主张。 2、 投稿人保证向我刊所投之稿件,尚未在任何媒体上发表。 3、 投稿人保证其作品不含有违反宪法、法律及损害社会公共利益之内容。 4、 投稿人向我刊所投之作品不得同时向第三方投送,即不允许一稿多投。 5、 投稿人授予我刊享有作品专有使用权的方式包括但不限于:通过网络向公众传播、复制、摘编、表演、播放、展览、发行、摄制电影、电视、录像制品、录制录音制品、制作数字化制品、改编、翻译、注释、编辑,以及出版、许可其他媒体、网站及单位转载、摘编、播放、录制、翻译、注释、编辑、改编、摄制。 6、 第5条所述之网络是指通过我刊官网。 7、 投稿人委托我刊声明,未经我方许可,任何网站、媒体、组织不得转载、摘编其作品。

中诚信绿金科技总裁沈双波:用金融科技手段解(2)

来源:科技与金融 【在线投稿】 栏目:综合新闻 时间:2022-06-14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沈双波:之前对银行业保险业绿色金融工作的政策要求,多数仅重视银行和保险机构自身的绿色工作,仅部分涉及对其客户绿色表现的要求,例如2021年7月

沈双波:之前对银行业保险业绿色金融工作的政策要求,多数仅重视银行和保险机构自身的绿色工作,仅部分涉及对其客户绿色表现的要求,例如2021年7月发布的《金融机构环境信息披露指南》,要求进行金融机构自身经营和部分投融资活动(项目融资针对项目,非项目融资针对融资主体)的碳核算,对金融机构客户环境表现进行约束做了初步尝试。

金融机构在支持传统高碳企业低碳转型过程中,同时需要防范“假转型”,防范部分高碳企业以低碳转型的名义获取资金支持,仍然投入高碳项目。此外,不论绿色金融支持绿色产业发展,或是转型金融支持高碳产业低碳转型,均不能忽略经济可持续性的评估,如果仅达到转型目标,但不能保证基本的经济回报,从长期来讲转型自身也不可持续,所以,需要综合评估转型效果与经济效益的平衡。

银行业金融机构相对于其他领域,在可持续发展方面已具领先性,包括银行的绿色金融治理(组织建设、制度和能力建设、风险控制、信息披露等)、重点支持绿色领域(绿色信贷管理)、ESG或环境信息披露(中国首批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所有法人银行均进行了环境信息披露,上市银行100%披露了环境、社会、治理相关报告,而其他上市公司披露率仅37%)、全面推进绿色金融科技建设等,但客户端的ESG管理方面相对不足。客户的ESG风险是否与传统的“信用”风险相关?如何在原有的风控体系中加入ESG指标?如何获取这些强风险因子数据?强风险相关的ESG因子数据中,如何识别预警事前风险等,是困扰银行业金融机构的核心问题。此外,客户的ESG风险管理意识不强,也是导致该工作相对薄弱的重要原因之一。

《国际金融报》:以绿色信贷为例,绿色项目识别不准确、绿色信息不对称、绿色数据不健全均是行业痛点,金融机构该如何加强金融科技平台建设,达到绿色金融的目标?

沈双波:与中国银保监会此前发布的《节能减排授信工作指导意见》《绿色信贷指引》《绿色融资统计制度》《绿色信贷实施情况关键评级指标》《中国银行业绿色银行评价实施方案》等政策文件相比,《指引》是中国银保监会对银行业保险业提出的一个全面、系统的纲领性文件,之前的政策文件多数侧重银行保险业绿色金融发展的某一方面,而《指引》则对银行保险机构的绿色金融发展提出了全面的更高要求。《指引》的发布是中国绿色金融发展的里程碑事件,迄今,我国绿色金融已基本形成包括绿色金融标准、绿色金融产品和服务、绿色金融市场、绿色金融风险管理、绿色金融监管、绿色金融国际合作等在内的较为完整的绿色金融体系。

转型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指引》也要求银行保险机构自运动式减碳向“先立后破”纠偏,渐进有序降碳。银行和保险机构对于实体经济低碳绿色转型的支持,应该两方面齐头并进:一是重点通过绿色金融支持绿色产业的发展,二是重点通过转型金融支持高碳产业向低碳转型。基于此,《指引》要求,在绿色产业尚未发展到位的情况下,仍需要对传统高碳产业提供降碳、减碳的金融支持,避免“一刀切”和运动式减碳,以保证我国能源供给安全和产业链供给链安全。

为何《指引》被称为里程碑事件?我国银行业保险业绿色金融进展到哪一步,在实际业务上有哪些不足?沈双波在接受记者专访时分享了自己的看法与思考。

上述问题可以通过金融科技的手段得以解决,中诚信绿色金融科技在国内首家研发出绿色信贷自动识别系统,通过系统的自动识别,可以在简化工作流程的同时提高绿色贷款识别率和识别效率,保障绿色信贷的数据质量,通过科学、高效、专业方法学,结合客户经理提交证明材料形成闭环管理,解决绿色信贷识别漏报、错报问题,同时满足来自监管及审计等多方面要求。

《国际金融报》:《指引》和此前出台的文件有何不同?整体看,我国绿色金融发展建立了怎样的架构?

文章来源:《科技与金融》 网址: http://www.kjyjr.cn/zonghexinwen/2022/0614/3576.html



上一篇:浦发银行成都分行坚定推进金融科技服务三农普
下一篇:中金:非银金融及金融科技板块估值低,建议关

科技与金融投稿 | 科技与金融编辑部| 科技与金融版面费 | 科技与金融论文发表 | 科技与金融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科技与金融》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