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指南
来稿应自觉遵守国家有关著作权法律法规,不得侵犯他人版权或其他权利,如果出现问题作者文责自负,而且本刊将依法追究侵权行为给本刊造成的损失责任。本刊对录用稿有修改、删节权。经本刊通知进行修改的稿件或被采用的稿件,作者必须保证本刊的独立发表权。 一、投稿方式: 1、 请从 我刊官网 直接投稿 。 2、 请 从我编辑部编辑的推广链接进入我刊投审稿系统进行投稿。 二、稿件著作权: 1、 投稿人保证其向我刊所投之作品是其本人或与他人合作创作之成果,或对所投作品拥有合法的著作权,无第三人对其作品提出可成立之权利主张。 2、 投稿人保证向我刊所投之稿件,尚未在任何媒体上发表。 3、 投稿人保证其作品不含有违反宪法、法律及损害社会公共利益之内容。 4、 投稿人向我刊所投之作品不得同时向第三方投送,即不允许一稿多投。 5、 投稿人授予我刊享有作品专有使用权的方式包括但不限于:通过网络向公众传播、复制、摘编、表演、播放、展览、发行、摄制电影、电视、录像制品、录制录音制品、制作数字化制品、改编、翻译、注释、编辑,以及出版、许可其他媒体、网站及单位转载、摘编、播放、录制、翻译、注释、编辑、改编、摄制。 6、 第5条所述之网络是指通过我刊官网。 7、 投稿人委托我刊声明,未经我方许可,任何网站、媒体、组织不得转载、摘编其作品。

大数据技术的伦理问题探究(2)

来源:科技与金融 【在线投稿】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1-03-03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大数据技术也有益于公共利益。例如公共医疗系统,在疫情发生时就可以通过数据记录分析,及时的发现疫情源头,分析疫情扩散的范围,监控疫情的发展

大数据技术也有益于公共利益。例如公共医疗系统,在疫情发生时就可以通过数据记录分析,及时的发现疫情源头,分析疫情扩散的范围,监控疫情的发展走向,使疫情始终处在可控范围内。这在没有大数据的时代都是较为困难的。但是我们也不得不面对大数据技术对于个人隐私的侵犯问题。大众作为数据的主要来源,当我们不断地在互联网输入个人信息时,我们并不清楚“另一方”是否会将我们的个人信息泄露给第三方,甚至公之于众。

与此同时还应当注意技术异化问题。大数据旨在为人们提供更为便捷的生活。那与此同时我们还应当注意一个新的问题,即技术异化问题。大数据旨在为人们提供更为便捷的生活。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通过各组美食应用,根据该应用的数据调查结果,直接选择出推荐的餐饮地点和食物。出行时点击各种 GPS 应用软件,直接获取由数据分析所得出了“最佳”出行路线。这些生活点滴,我们一方面感受到方便,但是在不知觉中也丧失了个人的意志。这就是大数据技术异化一个很小的方面。我们过分的依赖于数据生活,放弃了甚至是失去了自我的选择意志。

三、大数据技术伦理问题治理的理论进路思考

通过对大数据技术的伦理问题的浅析,不难看出造成这诸多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是从数据的来源主体来看,大众缺乏隐私意识,同时随着大数据技术带来的利益使得大众对于该技术的价值标准出现了偏差。二是由于数据的收集与记录范围之广,数量之大,表现出数据的混杂性和海量性。这就造成了监管在范围上和投入管理的成本巨大。三是由于大数据技术的发展趋势是在飞速发展,相关的法律法规未能及时更新,造成了一些监管漏洞,使得不法分子有孔可钻。

(一)从个人角度

个人作为在大数据技术的发展和应用的过程中的个体参与者,要承担一定的责任。个人要在行为的事先、主动地根据道德规则对自身行为可预见的结果负责。主要体现在自主地保护个人数据的隐私,加强隐私保护意识,提高“数据意识”,并积极参加社会调研。

(二)从企业角度

在当今的社会形态下,企业毋庸置疑的扮演着数据技术掌控者的角色,企业应肩负起促进大数据技术健康稳妥发展的重责,企业接触用户信息并服务于用户。企业的责任在于,保护用户数据隐私、避免大数据技术被二次利用。掌握技术者有义务保护数据提供者的隐私信息,特别是掌握着海量用户信息的大型企业,更应当具备保护数据安全,保护用户隐私的责任意识。掌握技术的企业尽力为维护用户的个人隐私着想,企业才会得到用户的信任,赢得客户,打造互惠互利的社会关系,营造“共赢”局面。

(三)从政府角度

政府在大数据技术的应用与进程中扮演着宏观调控的领导角色,必须加强应用对策。通过多重渠道宣传相关的信息,促使全名关注数据意识。加强对专业人士的监管力度和教育。由于大数据技术涉及面广,人员复杂,就需要对专业人士的职业道德素养进行强化,从源头上把控好数据技术的应用。同时对数据使用者进行更全面且严格的监管,建立和健全相关的法律法规确保任何组织和企业不得擅自使用盗用他人数据信息;对个人信息保护加大立法力度,充分设计执行制度,进一步落实事前监管制度,尊重隐私,防止个人数据信息进泄露,让大数据下的伦理问题得以更好地处理和解决。

在文明发展成果越发丰硕的今天,人类追逐理性、追求科学步履不停,但仍需适当的停下脚步去反思,反思过去犯下的错误。诸多的科幻作品也已经给出了预警,技术的滥用最终将会动摇了我们对“人”的界定,伤害人与人的基本关系。这并不是一种所谓的被害妄想,也并不是悲观科学主义,而是应该有的科学意识。伦理学也并非会阻碍科学的发展,而是对科学作为社会建制的一种规范。科学如果一定有其目的,那么它终究也只不过是一种工具,而伦理却是立人之本。伦理的意义就在于匡正人的社会秩序,维护社会的稳定运转。科技旨在为人谋福利,那就是在为这个社会服务,因而难免就存在一些不可跨入的伦理“禁区”。科学技术与伦理道德其二者的关系始终是一个良性的循环,两者是相互推动。科学技术促进伦理秩序的变化,伦理秩序的变化又对科学发展提出新要求、新限制。

[1]黄欣荣.大数据哲学研究的背景、现状与路径[J].哲学动态,2015(07):96-102.

文章来源:《科技与金融》 网址: http://www.kjyjr.cn/qikandaodu/2021/0303/1628.html



上一篇:科技向善一念天堂
下一篇:关于企业科技创新人才的培养与激励

科技与金融投稿 | 科技与金融编辑部| 科技与金融版面费 | 科技与金融论文发表 | 科技与金融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科技与金融》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